因為老公要去紐約受訓兩個禮拜,想幫他了解一下現在紐約的狀況,在圖書館的旅遊書都舊到不行,所以選了這本2011年出版的語文兼旅遊書,拿到手之後才知道,原來作者是韓國人,中文版是今年出的沒錯,不過韓文版是2008年的作品啊~不過,還不錯喔~我沒注意學英文的部份,就生活訊息上來說,蠻實用的,很久以前,在唸書的時候跟同學去紐約自助旅行,對吃飯、點餐、給小費這些小細節覺得很困擾,尤其是一早到Bagel店的時候,種類繁多、客人更多、店員超忙,好不容易排到我的時候,頂多只能照著標示牌上點餐,太緊張了,根本無法多作選擇。更有一次,我們到麥當勞用餐,我自以為在台灣麥當勞打過工,至少熟悉產品吧~沒想到,在中午人正多的時候,店員聽不懂我的英文,緊張死了,最後是排在我後面的人聽懂了我點的餐,才幫我解了圍,我是最怕尷尬、怕麻煩別人的人,當天的情景,我到現在想起來心臟還撲通撲通跳。我事後反省,不是發音的問題,而是用法,作者也舉了點咖啡的例子,他比較聰明,先在旁邊學當地人如何點餐,作者教大家用三個字就可以點到自己想喝的咖啡:Small(尺寸)、Regular(咖啡因)、Black(牛奶),但因為說Black有點不妥,所以後來改成Full或No milk,不論如何,有很多用法我們學教科書是學不到的,還是要親身體會才行。作者還舉了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語文學教授為例,這位教授是俄國人,他已在美國住了30年,平常仍用俄式英語發音,其實他用美式發音一點困難也沒有,作者問他原因,他說:「俄文是他的母語,我不覺得我需要像個美國人,所以與其說著不自然的美式發音,不如讓人覺得我是個能說流暢英文的intelligent foreigner。」作者舉這個例子是跟大家說不用太著重於發音而忘記學用法,不過,呵呵~我很贊成俄國教授說的話,我自已後來說英文臉皮就比較厚了,因為我也覺得,英文是第二語言,我能配合對方用英文溝通已經是給對方很大的面子了,不然,我們來說中文啊~看中文誰說的比較好….。
196
上一篇